第八批国采陆续落地:多款大品种药物降价超80%,处方外流加速度_当前速递

21经济网   2023-07-03 16:16:1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近日,据央视新闻报道,河南郑州市民李蔷的女儿发高烧,家人带她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确诊是甲型流感后,医生给她开了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此前,该药价格约90元一盒。现在,15元一盒,价格大幅下降。

这也是由集采所带来的患者获益。7月1日起,第八批国家药品集采在河北、河南、内蒙古、江西、青海、西藏等多地正式实施,预计7月底前,全国各省份均能落地执行。


(相关资料图)

第八批集采中标结果显示,中标品种涵盖抗感染、心脑血管疾病、抗过敏、精神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其中,治疗甲型流感的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平均降价83%,将大幅提高抗病毒药物可及性。除此之外,一批抗菌药物价格有效降低,去除了抗菌药物滥用的经济动因,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常用降压药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降价48%。另外,治疗早产的阿托西班注射剂集采前单支价格超过千元,集采第八批降至平均240元/支,降幅80%,患者负担明显减轻。

近日,福建省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赖诗卿在2023米思会(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共生大会)上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药品市场重要贡献者‍,而自从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904号文件(《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起,药品就是由企业自主定价。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就是由政府制定规则,企业自主报价。

推动药品大幅降价

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显示,医药企业积极参与本次集采,共251家企业的366个产品参与投标。174家企业的252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其中包括5家国际药企的5个产品,169家国内药企的247个产品,投标企业中选比例约70%。平均每个品种有6.5家企业中选,供应多元化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而从最终集采结果来看,有39种药品采购成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167亿元。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靠仿制药利润支撑创新的。研究表明,集采推动部分企业战略性加大研发投入,转向创新药、首仿药、难仿药的开发。集采后企业研发费用从原来的6%、10%上升至20%,而销售支出费用从原来的60%、40%降至10%以内,实现了制药行业从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赖诗卿说。

一致性评价快速推进,为带量采购奠定基础。早期我国仿制药市场竞争格局分散,国家在2013年发出了关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通知,并在2015年正式开始推进一致性评价。2018年已经有部分品种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医保在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的基础上,展开带量采购,目前带量采购已经完成了八批七轮,随着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数量的增加,带量采购品种范围也在持续扩大。

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刘立鹤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之前几批集采,第八批集采的规则更加完善,入选标准进一步提升,厂家的激烈竞争将更有利于降低相关治疗领域患者的医疗费用。具体来说,此次集采药物入选标准由之前的含原研4家提升至含原研5家。药物纳入标准的提升使此次集采涉及药物品种仅达40个,成为第三批以来历次最少,但涉及药物覆盖领域的拓宽说明了药企一致性评价节奏加快,市场充分竞争。

“从中选规则来看,第八批集采在第七批‘备选企业’的基础上新增第二备供企业,针对氨甲环酸注射剂型、丙戊酸钠注射剂、那屈肝素(那曲肝素)注射剂、依诺肝素注射剂和呋塞米注射剂5个品种增加了额外的供应保障。一系列规则的变化都代表着药品集采的更加成熟。”刘立鹤指出,除了规则变化之外,第七批集采东阳光药给出的奥司他韦胶囊报价降幅高达91%,成为当时的一大热点。而在第八批集采中,奥司他韦第二次被纳入集采范围,奥司他韦干混悬剂是近年来市场新推出的剂型,其价格降幅是第八批集采备受关注的焦点。

(数据来源:国家医保局)

西南证券分析认为,自从2018年的4+7城市带量采购开始后,目前带量采购已经进行了8次,另外在2019年还有一次针对4+7集采品种的扩围集采。第八批集采成功中标39个品种,174家企业的252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平均降价幅度56%,与前五批集采52%-59%的平均降幅相近,最高降幅高达94%。从品种类型上看,注射剂占比为历次最高。从采购规则来看,第八批集采与前五批集采52%-59%的平均降幅相近,中选产品的执行期均到2025年12月31日,中选产品在非主供、非备供地区的挂网价不能高于中选价格的1.5倍或同品种最高中选价,部分产品备供企业数量增至两家。

国家带量采购从品种试点走向全面扩围,从原来过评且充分竞争的化药,逐步走向采购金额高、充分竞争、社会影响强烈的全品种。

院外市场迎发展机遇

药品集采已经成为近年来影响医药行业较深远的政策之一,随着化药带量采购进入常态化阶段,化药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推进,过评药品数量出现明显增长,相关品种的集采竞争或将趋于激烈。

米内网医院数据研究中心总监周春宣在米思会上也分析指出,集采对不同终端市场带来的影响有差异。公立医疗受到集采的影响较大,尤其未中选品种;城市实体药店基本上不受影响;网上药店完全不受集采影响。

与此同时,分析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集采执行情况可以看出,一直以来,慢病用药是集采的重点品种,绝大部分亚类的集采程度相对较高。这也是由于慢病患者是高客单价的优质客户,一旦留下,终身用药。

不仅如此,集采对不同类型品种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具体而言,原研药不管中选与否,销售额在公立医疗均大幅下降,未中选的原研药品种在城市实体药店和医药电商的销售明显好于中选品种;对仿制药而言,中选的仿制药品种在公立医疗的影响要小于原研品种,但未中选的品种受到的影响要比原研品种大。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更愿意销售原研品种。中选的OTC记双跨品种在公立医疗受影响较小,在零售的销售第一批下滑,第三批上升,与品种结构有关,而在医药电商渠道大幅上升。未中选品种基本上失去了公立医疗市场,在零售药店和医药电商增长较好。

(图片来源:米内网)

受医药电商冲击,药店数量增多竞争加大,医保管控趋严等政策影响,零售药店的发展面临挑战;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创新药获批上市,更严格的医院准入和集采、国家医保谈判等带来药品的降价压力,导致处方外流加快,院外市场重要性凸显,作为承接院外市场的主要渠道,零售药店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市场挑战中,企业需要抓住集采品种的市场机会,而从目前的市场发展形势可以看出,品牌知晓度高的处方药、参与集采的非处方药及双跨品牌将在零售市场受益。”周春宣认为,集采落标的原研品种、OTC和双跨品种、集采落标的品牌仿制药品种、即将纳入集采的品种等都需要抓住时间窗口期提前布局。

“随着未来集采常态化,预计约有3850亿元的药品面临国采腾挪空间,将加速处方外流。而药品零加成、双通道、医保账户调整、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多地建设处方流转平台等政策的落地也都有力推动和加速处方外流,未来零售药店的销售额增速将快于公立医疗机构。”周春宣说,相应地,集采对落标企业将产生深远影响,落标企业在公立医疗机构的销售额大幅下降,会被迫转向院外市场寻求发展。对于连锁药店来说,选择与产品丰富的企业合作,产品越多合作的维度就会更多。

集采常态化下,企业该如何应对?

惠氏制药项目总监彭涛分析指出,目前国家主导的药品集采已开展了八批,平均降幅维持在50%左右,整体中选率维持在70%左右。同时,已集采品种中医保药品占主导,非医保产品集采后有望纳入医保,剂型上以口服常释剂型和注射剂为主,集中在抗感染、消化系统及代谢、心脑血管系统等治疗领域。此外,截至2022年12月28日,地方组织集采项目61批次,化药、中成药,生物制剂均有覆盖。

对此,彭涛提出了6点应对策略。“企业需要深入研究政策,顺势而为;聚焦营销模式创新及长远发展;提前确立产品定位;加强产品研发创新;制定价格策略及可持续发展方向;注重品牌建设。”彭涛说。